6月15日,北京市醫(yī)保局發(fā)布通知,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北京市將16項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基本醫(yī)療保險門診甲類報銷范圍,新政策將為有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服務需求的參保人員提供費用保障支撐,于7月1日起正式落地實施。這意味著,輔助生殖服務將正式邁入“醫(yī)保支付”時代。
三代試管技術PGT-M和PGT-SR
率先被納入醫(yī)保報銷
該政策于2022年2月首次發(fā)布,暫緩執(zhí)行1年后此次正式落地。對比北京市醫(yī)保局前后兩次發(fā)出的通知可見,除促排卵檢查、宮腔內人工授精技術2項基礎項目的價格顯著下調外,其他納入醫(yī)保報銷的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無明顯變化。促排卵檢查單次價格由180元降至100元,降幅超44%,宮腔內人工授精技術單次價格由1287元降至500元,降幅超61%。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yī)保將有望提高患者治療的積極性,減輕不孕不育家庭的經濟負擔,使更多育齡不孕夫婦有望通過治療獲得妊娠。
表1 16項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表(2023版)
(數據來源:北京市醫(yī)療保障局官網)
《通知》中將胚胎單基因病診斷、染色體疾病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檢測、宮腔內人工授精技術、卵母細胞胞漿內單精子注射、囊胚培養(yǎng)、精子優(yōu)選處理等16項涉及人群廣、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門診甲類報銷范圍。在此次北京納入醫(yī)保“甲類目錄”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中,有3項技術屬于PGT技術(植入前胚胎遺傳學檢測,俗稱“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胚胎單基因病診斷”“染色體疾病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檢測”“囊胚/卵裂球/極體活檢術”。
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以PGT技術進行輔助生殖診療為例,每個周期按照5個胚胎來計算,行PGT-SR的輔助生殖全流程涉及到的檢測費用合計約為43158元,行PGT-M的輔助生殖全流程涉及到的檢測費用約為49658元。
表2 可按甲類醫(yī)保報銷的第三代試管嬰兒相關檢測費用
PGT技術在中國的臨床應用已經超過二十年,是目前仍在快速發(fā)展并成熟應用于不孕不育或有遺傳病家族史夫婦的一項植入前胚胎遺傳學檢測技術,主要分為三大類檢測:植入前胚胎單基因遺傳學檢測PGT-M、植入前胚胎染色體結構重排檢測PGT-SR、胚胎植入前非整倍體檢測PGT-A。
在PGT-M的檢測上,嘉寶仁和基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目標區(qū)域捕獲的S-PGD™技術和S2Seq™技術,針對目標單基因病致病位點進行平均約500X的深度測序,針對致病基因位于染色體特殊位置如染色體末端、著絲粒附近、高度同源區(qū)域、高度重復序列等染色體難檢區(qū)域進行特異性的SNP聯(lián)合STR雙重分子標記檢測及遺傳學分析,既可以實現對遺傳病家系單體型連鎖分析的一次通過率,又可以針對目標基因進行直接測序檢測致病位點,致病位點直接測序結果和單體型分析結果相互驗證,從而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胚胎細胞樣本擴增技術本身不可避免的等位基因脫扣或者染色體重組等問題導致的誤診,幫助遺傳病患病家庭精準阻斷目標單基因病,實現遺傳病的一級預防。目前嘉寶仁和已完成了超過994種單基因病的胚胎植入前阻斷,檢測樣本量超過97260例。
在PGT-SR的檢測上,嘉寶仁和不僅能夠提供拷貝數分析檢測,更能提供全面的染色體結構異常檢測解決方案,特別是在無需先證者的情況下可實現染色體結構異常的區(qū)分檢測。MicroSeq™技術,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顯微切割技術結合目標區(qū)域捕獲測序技術,無需先證者,可全面檢測所有配子類型并對易位斷點進行精準分析,高效準確;S-PGD™羅氏易位攜帶者區(qū)分檢測技術,同樣可無需先證者,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可實現本地化檢測,滿足醫(yī)療機構本地化需求;EasySeq™三代測序染色體結構重排檢測技術,同樣無需先證者,精準定位易位斷點信息至堿基水平,對易位斷點遺傳學信息進行更精準的分析,用于指導染色體結構異常家系的胚胎選擇。
針對PGT-A的胚胎植入前非整倍體檢測,目前雖未納入醫(yī)保,但已被納入國家三類醫(yī)療器械監(jiān)管。目前嘉寶仁和已完成胚胎植入前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PGT-A)測序平臺-MiSeq DX (國械注進 20183400291)、檢測試劑-胚胎植入前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試劑盒(國械注準20213400868)、自動化分析軟件-胚胎染色體異倍體分析系統(tǒng)(京械注準 20222210285)全流程規(guī)范化布局,可為生殖中心提供胚胎植入前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技術及數據分析的軟、硬件設備全面本地化部署服務,助力生殖中心實現精準檢測與自動化分析同時落地。
扶持政策紛紛出臺
輔助生殖將得到更多關注和應用
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預測,不孕不育癥將被列為21世紀人類三大疾病之一,僅次于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據中國人口協(xié)會發(fā)布的《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中國育齡夫婦不孕不育率從1993年的2.5%-3%攀升到2020年的18%左右。在我國不孕不育率逐步攀升的當下,輔助生殖技術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
早在2022年7月,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17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指出推動醫(yī)療機構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等手段,向群眾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推進輔助生殖技術制度建設。而后,2022年11月,湖北省荊門市印發(fā)通知,對符合條件、確需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家庭,按每戶累計不超過1萬元的標準給予輔助生育補助金。2023年1月,杭州本地的惠民保“西湖益聯(lián)保”新增了輔助生育相關項目,參保市民可獲得最高3000元的報銷。2023年5月,遼寧省醫(yī)療保障局印發(fā)通知,將胚胎培養(yǎng)、胚胎移植術等18項輔助生殖項目納入生育保險目錄,擬于7月1日起全省執(zhí)行。此外,包括上海、河南、天津等12個省市均發(fā)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guī)劃(2021-2025年)》,均表示要增加人類輔助生殖服務機構的數量。
“三孩政策”實施后,各地衛(wèi)健委、醫(yī)保等部門積極落實,輔助生殖技術將得到更多關注和應用,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省市跟進相關政策,輔助生殖技術醫(yī)保政策將會為更多的人帶去福音。